原标题:如兰蕙质真君子—记济宁市人大代表、微山县春蕾公司总经理 李玉玲
鲁星网11月21日讯 盛夏七月,微山县开发区春蕾小学收到了济宁市人大代表、微山县春蕾公司总经理——李玉玲500万元的援建款。李玉玲最舍得花钱做慈善,把慈善当成事业做,是她淳朴博爱、蕙心兰质的真实写照。十余年来,无论是造桥铺路、赡养孤寡,还是助残扶贫、捐资助学,每年捐资都过百万元。
乡亲眼里的“知心人”
创业之路是艰辛的,靠着自己的拼搏和奋斗,李玉玲和丈夫把自家的公司发展成拥有600多名员工,年上缴国家税金过千万元,集购销、储运、加工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企业。虽然富裕了,但李玉玲却经常说:“人不能忘本!”。李玉玲所说的“本”,是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,是父老乡亲的关怀帮助,这也正是她一心慈善的动力所在。
李玉玲事业刚起步时,“村村通”工程还没修到她的老家老坝村,乡亲们出行非常不便。在当时资金还不宽裕的情况下,她拿出50万元为村里修了三条柏油路。乡亲们喝不上纯净的水,她就张罗找专家、买设备给村里通自来水;村里的孤寡老人,她逢年过节都要给他们送去零花钱。
李玉玲是从苦日子熬出来的,最见不得乡亲受苦遭难。听说高楼乡的一个家境贫寒的年轻人得了尿毒症,她亲自驱车送去1万元现金;得知昭阳街道修旺湖路和爱湖路资金紧张,她主动捐出20万元,并调动公司10部大型运输车辆,全力予以支持;渔民张德中突发脑溢血住院,为看病把住家船都卖了,李玉玲知道后,除了资助资金,还把他一家四口人全部安排到公司工作。
五保老人的“亲闺女”
李玉玲的孝顺在微山可说是人尽皆知。婆婆在世时,只要不出差,她每天都坚持给婆婆洗脸、洗脚、穿衣,亲自下厨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,经常陪着婆婆拉家常。老人常说:“儿子出差我都不想,俺家玉玲两天不见我就想得慌。”
“有儿女的老人需要照顾,没有儿女的老人更需要关心。”她不仅对婆婆胜亲娘,还把自己的爱心和孝心送到全县的孤寡老人、五保老人身边,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的生活。再忙也坚持经常看望老人,定期为老人送上米油面、衣服、零花钱等生活必需品,逢年过节更是一次都没落过。她说一定要让老人真切感受到过节的气氛和儿女的温情。每次李玉玲来,老人们都特别开心,在他们心里,李玉玲就是他们的亲闺女。李玉玲除了自己出钱出力照顾这些老人,还先后捐资近50万元支持县里的敬老院建设。
贫困学子的“李妈妈”
每年八月高考录取高峰期,总有些贫困学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发愁。这时候,李玉玲就会发起捐资助学活动,主动承担他们的学费、生活费。至今已累计捐资300余万元,资助贫困大学生260余名。李玉玲给予这些贫困学生的,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资助,还有生活上细致入微的关心。每年春节再累再忙,她都要叫上孩子们吃顿团圆饭,照张“全家福”。孩子们有啥事也都喜欢找李玉玲倾述,渴望从她那里得到心灵上的抚慰。昭阳街道的姜芹,大学四年6万多元的学费、生活费全部来自李玉玲的资助。她告诉我们,在她的这些兄弟姐妹心里,李玉玲就是他们的亲妈。他们会好好学习,好好做人,以优异的成绩作为祝福,回报妈妈的恩情。
李玉玲对孩子们倾注的不仅是这些。她先后捐资200余万元帮助微山一中、实验中学、实验小学等学校修建图书馆、购买图书。每年她还为特殊学校的80多名孩子订做校服,送上棉衣和学习教学用品等,让残障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李妈妈的温情。
慈善事业的“领航员”
在一次和丈夫共同接受采访时,李玉玲曾风趣的说,“我们俩有个分工,那就是他在外面挣钱,我在家里花钱”。她口里的花钱,就是做慈善。2006年以来,李玉玲一直积极参与“慈善一日捐”活动,已累计捐款26万元。同时,每年捐出救助医疗费都不低于5万元。此外,汶川地震、南方特大旱灾、青海玉树地震、送药下乡救助大病家庭……也都留下了她的捐助印记。
她还把慈善做到自己的公司里。积极组织员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,长期与贫困大学生、贫困家庭保持一对一联系,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。在招收员工时,注重解贫济困,累计为200余名贫困青年解决了就业问题。为进一步扩大救助面,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上的起学,更多的五保老人享受幸福,更多的残障人士感受温暖,2010年,李玉玲认捐1000万元设立了“春蕾慈善救助基金”,成为济宁市首家设立此项基金的民营企业。
上善若水,厚德载物。一个懂得感恩、仁心博爱的人,才能成就百年之功、千秋之利。她多次荣获省、市、县 “优秀女企业家”、“齐鲁杰出创业女性”等称号;2006年,李玉玲被评为“全国敬老孝亲之星”;2011年荣获全国“三八红旗手” 称号,同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上,又获得“最具爱心行为楷模”殊荣。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,李玉玲非常平静,“我不图荣誉,不图回报,只要我还走得动,就会把公益慈善做下去!”